馬達加斯加島之旅

在非洲大陸的東岸有一個和台灣類似的島嶼,它的名字叫做馬達加斯加,人口只有一千三百萬,人民年平均收入只有一百三十美元,折合台幣四千五百元,一年只賺這樣的錢怎麼過日子?

以上這些資料都是我在飛機上閱讀雜誌得到的,當時的我對於這個陌生的島嶼充滿了好奇,不過,當這八天的旅程結束後,我會對馬達加斯加有新的認識。

跟台灣很像的馬達加斯加島

從地圖上看,馬達加斯加島和台灣同樣都是在大陸的東側並聳立在海洋當中,氣候受到海洋洋流與大陸氣流的影響甚劇,例如台灣夏天的時候受到南中國海的西南氣流,與菲律賓和關島間太平洋形成的颱風,因此常常會下大雨釀成災害。

而台灣冬天的時候則受到來自大陸蒙古的東北季風,當冷冽的季風吹到黃海與潮濕暖和的黑潮海流交會時,便形成了陰濕多雨的鋒面,使得台灣東北部因為處在迎風面的關係,冬天的時候經常寒雨綿綿下個不停。

而受到中央山脈的屏障,嘉南平原與屏東因為在背風面的關係,冬天的時候反而是主要的乾季。

馬達加斯加島也有類似的情形,冬天的時候氣流與鋒面由非洲大陸往東吹,馬達加斯加島的中部與北部也是細雨紛紛,而它的南部則是乾燥的沙漠。

請不要懷疑在這個大島上有沙漠的存在,因為馬達加斯加島排名世界第四大島,它的長度有台灣的兩倍以上大,它的寬度也有台灣的兩倍以上大(有沒有人算算它的表面積有台灣的幾倍大?)狹長的島嶼地形緯度分佈由南緯十三度到南緯二十六度,島上最高的山峰達到二千八百公尺以上,隔著一條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遙遙相望。

這一切都代表著馬達加斯加島實在跟我們台灣很相像,甚至連當地的原住民都和咱們台灣的原住民有著遠親的血緣關係呢!

變色龍與雨林國家公園

俗話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馬達加斯加人說他們也有三寶:「狐猴、化石、變色龍。」我們這些觀光客大老遠跑來這個世界貧窮排行榜數一數二的國家,就是來看他們的三寶。

雨林國家公園距離馬達加斯加島的首都安塔那那立弗(Antananarivo)車程約三個半小時,雖然距離只有九十公里。

因為自從1960年六月二十六日馬達加斯加島獨立之後,歷任的政府忙著貪污並與叛軍游擊隊打來打去,根本沒有時間做任何的建設,因此道路狀況如同月球表面坑坑洞洞,政經情勢和基礎建設如此的不穩與落後,當然經濟沒有辦法發展起來。

不過卻也保持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沒有被大肆破壞,再加上聯合國文教組織與國際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大力保護下,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生態基本上都還處於穩定的狀態。

雨林國家公園就是國際各單位所共同認養的自然生態保護區,用以保護馬達加斯加島特有的生態系統與動植物。

自從三千萬年前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分裂之後,這裡的動物與植物就處於原始的狀態並獨立演化,換句話說對於生物學家而言,這個島嶼的動植物就如同時光隧道一樣,可以讓人類研究並回溯多少年來相同物種的動植物,在非洲大陸與這裡的不同,這個雨林國家公園幾乎就等於是一個活生生的達爾文演化論大自然教室。

 

【來源:星光下的彼得潘 yam天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