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佈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檳榔仔本身就是致癌物!既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嚼它就是會致癌。
1.檳榔子是檳榔樹的果實,主要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檳榔植物鹼、粗纖維、脂肪、醣類等。其中咀嚼後可產生提神(興奮性)及保暖感覺的成分來自於咀嚼檳榔時釋出的植物鹼(有許多種,其中最多的是檳榔素)→本身就會致癌
2.荖花雌性荖藤的花穗,有濃郁的胡椒香氣,可以促進食慾。荖花內含的黃樟素也是致癌物。
3.老葉雄性荖藤的葉子,含兩種主要的酚類化合物:丁香酚及hydrochavicol,為抗突變劑,可抗菸草之致癌性又具有抗癌物質可抑制麴菌之生長與黃麴毒素之產生,因此有較少之致癌因素。
4.紅灰/白灰:白灰也就是熟石灰,紅灰則再加入甘味料、調味品、香料或中藥等各家偏方,在台灣通常由專門的工廠製作紅灰賣給檳榔攤。石灰之致突變性並不明顯,但石灰會使口腔環境變成鹼性;在鹼性環境中檳榔塊中之一些成份會氧化釋放出一些游離基,而游離基容易引起細胞變性。
1.吃檳榔會造成免疫功能降低。
2.孕婦嚼食檳榔,可能會使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是有早產、流產、死產現象。
3.孕婦嚼食檳榔,其子女容易得代謝症候群。
4.糖尿病患者嚼檳榔會使腎臟受損。
5.提高牙周病發生機率 。
6.檳榔的粗纖維會不斷傷害牙齦,牙齒。牙齒會磨損,牙床不斷下移。最終將導致牙床無法繼續提供養份給牙齒,形成牙周病。
嚼食檳榔者約有50%罹患口腔黏膜病變,因此,不可輕忽罹患的機會。早期的口腔癌很少覺得疼痛,如何能及早發現呢?就要靠每個人對口腔的【自我檢查】。
口腔癌最常出現的部位依序為左右頰、舌側緣、牙齦、臼齒後部、顎部、上下唇,這些部位的檢查需特別注意,當你面對鏡子檢查口腔,發現有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時,快去醫院做進一步口腔檢查:
1.口腔黏膜顏色變白、變紅或紅白交雜。
2.口腔表面也變粗糙、有超過二星期仍不癒的口腔潰瘍,口腔內有原因不明而且持續的腫塊。
3.張口不易、舌頭活動困難。
4.口腔黏膜乾澀、灼熱、有刺痛感等症狀。
資料提供: |
健體領域教師 學務處衛生組彙整 |
資訊聯絡: |
衛生組長羅世鑫 07-8021765-521 a2005@csjh.kh.edu.tw |
網站製作: |
資訊執秘林家吉 07-8021765-518 bhcsjh@csjh.kh.edu.tw |